从2D到3D,亿航全方位展示城市空中交通的确定性



如果有一天,城市里有了比汽车更加方便的交通工具,那会是怎样一种情景?

在亿航智能的规划中,未来不止是地面,城市上空的飞行器会成为新的趋势。

在BMW · 极客公园 Rebuild 2019 科技商业峰会上,亿航智能联合创始人熊逸放表示,目前的城市交通是2D的,全部交通工具都在一个平面上,而唯一能够解决堵塞等人类、城市交通问题的办法,就是通过飞行器把2D转换为3D交通。

熊逸放称,过去几年内,整个UAM(Urban Air Mobility 城市空中交通项目)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技术、政策、行业三方面都能看出,行业正在从高度不确定性转变到确定性,甚至可以说是「从无到有」。

亿航智能出席极客公园科技峰会

以技术角度举例,和我们传统认知的「无人机」不同,不管是无人驾驶还是载人飞行器,都需要采用航空级别的标准,利用航空思维做研发、测试。在算法方面,因为载人飞行器重量不是恒定的,如何更好地处理动力输出问题,就成为了亿航智能研发中的难点之一。

而在行业看来,不仅是城市交通,UAM还可以贡献更多行业应用。医疗急救、海上油井运输、空中游览都可作为潜力巨大的项目,甚至成为之后的城市基础设施,这一切都需要从业者共同推动。

以下是亿航智能联合创始人熊逸放在Rebuild 2019 科技商业峰会上的演讲实录(经极客公园编辑整理):

大家好,我是亿航智能联合创始人熊逸放。非常高兴来到成都这个地方,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题是《在三维空间里去重新想象未来的城市交通》。我们在会场展示了亿航最新的一款产品,叫做亿航216,纯电力驱动,能够坐2人的无人驾驶飞行器。这么一款飞行器它其实代表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强调的城市未来交通。

亿航智能出席极客公园科技峰会

亿航智能出席极客公园科技峰会

(亿航216展示“城市空中交通“,成为Rebuild2019瞩目焦点)

在今年4月初的时候,我们到了奥地利,用这款飞机在欧洲进行了首飞,并且我们在一天之内完成了17个不同人次的实际载人飞行,这个数字在世界上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也应该是一个壮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跟德国最大的传媒集团、跟奥地利最大的航空飞机制造商FACC共同发布了一个项目叫“城市空中交通计划”(Urban Air Mobility简称UAM)。UAM也是我们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重点,未来城市空中到底是什么状况,我首先希望通过一段视频来展示我们的愿景,我们所梦想的未来的城市公共交通。 

这是我们在欧洲率先发起的UAM计划,UAM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很陌生,大家想到无人机可能是航拍器,或者无人机灯光秀或者编队表演。其实在今天已经在世界上有一个全新兴起的行业,就是UAM,城市空中交通计划。目前人类到每个地方去,都知道所有的无论高架桥、地铁、高速路,目前的交通体系依然是在2D平面里运行的,唯一能解决我们现在的运送物品、运送人流的效率以及堵塞问题的,只有一点,就是把2D转化成3D交通。

因此我们2016年1月份的时候在拉斯维加斯CES上发布了全球首款无人飞行汽车叫亿航184,当时是单座的电力驱动的,应该是我们今天展示这台飞机的鼻祖版本,发布这款产品之后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收到了来自全世界各地合作伙伴的订单、询问和合作需求。但同时我们也迎来了很多质疑和问题:这种飞机安不安全,如果掉了怎么办?国家政策法规怎么规定,让不让飞,能不能飞,以及这个行业中未来到底会有多少资本,未来会有多少公司投入这个行业中来,在当时都是很大的未知数。

今天我想用另外一段非常干货、非常真实、没有任何PS痕迹的视频来分享过去三四年我们对以上问题的答案。

过去的三四年我们进行了累计数千架次的测试,包括载人测试上百次,很多人问这种飞机跟传统小的四轴多旋翼航拍器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就是放大版的产品。今天我想说,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这个行业已经从过去五年前高度的不确定逐渐转向了更多的确定性,接下来我从三个不同的纬度来跟大家分享,从政策、技术、行业的维度跟大家分享为什么UAM这个行业从过去大家一无所知,到今天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产业化的机会在这里面。

亿航智能出席极客公园科技峰会

第一,它跟传统小型无人机有什么区别?首先做一款载人级别的无人机产品,大家都知道安全是第一位。因此如果我们拿做消费电子的一个企业的标准来做这款产品的话一定是行不通的,我们目前是按照航空企业的标准来做这个产品。去年我们也获得了AS9100D的认证,从研发到生产整个流程都是符合航空产业的标准,我们用航空的思维来做系统的研发和测试。

在研发层面来讲,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面涉及的问题非常多,包括动力系统、算法、工艺设计、运行人员资质、指挥调度系统,这里面有太多新生事物需要考虑,甚至在政策法规上有前所未有的东西需要考虑。技术来讲,它也跟过去的小的这种无人机有巨大的差别,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电调,广泛应用在无人机上,我们把20公斤的电调放到无人机上的时候重量成了最关键的因素,因此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把重量减轻10倍,并且同时可以达到一样的散热和性能。

比如说自适应算法,过去传统的无人机重量是恒定的,一个航拍器搭载摄像头是恒定的,传统称之为PID算法。我们现在通过载人,有时候这个飞机可能是没有任何载人是零负重,有时候是两个人加起来200公斤,无人机如何控制自己的动力输出,如何更好保障安全,我们自己研发了一套自适应的无人机飞控算法保障无人机安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一个乘客、两个乘客还是没有乘客,无人机永远处在最合适的动力输出的位置。另一个例子,比如通过自适应算法,即使当一个电机两个电机失效、烧掉、短路的时候,我们依然能在最短时间保证重新的动力输出,当飞机失去这个姿态的时候乘客还没有感觉到,我们已经通过这套算法重新进行动力输出,保证飞机回到正常的姿态。如果是传统的算法来看,那一旦飞机失去姿态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调整回来,即使乘客没有被摔死也已经被吓死了。这是在技术层面我们做的努力。

从测试层面来讲,从8.5级的大台风,从空载测试到载人测试,从空中故意停掉一只或者两只桨的情况下的测试,或者到夜间不同天气的测试,我们进行了太多的测试。我们的乘客中有来自于奥地利的交通部部长,欧盟的交通部主席,以及广州副市长,香港财政司司长,很多领导。包括我们自己所有高管,公司所有副总裁以上的高管都每个人很有信心去体验。包括我们的投资人,都是我们的飞行器的真实的体验顾客。

亿航智能出席极客公园科技峰会

我想说的点是说,这么多测试,这么多乘客,靠的不是匹夫之勇,不是说今天我们更勇敢,我们比别人更敢飞,而是背后这5年下来,大量的真实的测试数据的积累给了我们自信。通过数据,通过专业的测试系统进行系统性的测试,通过我们大量的自主研发的产品,从软件到硬件,我们才有信心,来做如此大量的载人测试。我们也深知,我们100多个试飞乘客里如果出现任何一次问题,可能这公司第二天就没法开了,就关门了。因此这也未来我们评判UAM行业中一个公司是否具备准入资格的门槛,这是其中最主要的评判标准之一。 

第二个我想讲的是,政策和法规的确定性。五年前的时候没有任何国家民航局知道或者说空军知道这个东西怎么管怎么做,今年年初的时候中国民航局的红头文件,向亿航颁发了唯一一个,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载人无人机的适航审定试点,我们不仅仅在产品上创新,我们同时在法规和标准上也同样跟中国民航局一起建立载人无人机的行业标准。并且我们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应用,在欧洲美国把我们的产品推出去。

亿航智能出席极客公园科技峰会

我们4月份的奥地利载人实验是载奥地利的交通部长,他表示奥地利愿意支持亿航,奥地利愿意成为欧洲领先者跟我们一起搭建奥地利的城市空中交通体系,而我们现在正在规划的就是从奥地利的维也纳机场到维也纳市中心这条航线,未来可以解决大家去机场太远、堵车等头痛的问题。同时我们跟卡塔尔、迪拜、荷兰在很多地方进行试飞,跟当地交通部官员和民航局官员深层次沟通,建立法规体系。五年后的今天,我们认为政策法规的确定性也可以逐渐看到。

下一个是行业的确定性。这张照片里的所有Logo是UAM行业中所有的玩家和所有的公司,这里有像波音、空客这样传统的飞机制造商,他们的飞行器已经在试飞,虽然没有载人。谷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也在切入这个行业,我们也可以看到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奥迪、大众以及丰田,都在用自己的努力尝试做一款飞行汽车,以及大家熟悉或者不熟悉的500强大型企业,包括泰雷兹这样的大型企业已经开始有大量的团队和资金投入这个行业中,能为这个行业提供他们的软件或者硬件服务。因此我们从行业的角度来讲,我们看到越来越多行业的确定性也在这里。摩根史丹利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到2040年整个全球的UAM行业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 

亿航智能出席极客公园科技峰会

2040年之前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我经常跟大家分享一些应用,我们过去四年中探索的应用。第一个是医疗急救,图上的地图是美国马力兰州和华盛顿区域,我们跟美国一家上市公司在探索用载人无人机来运送人造器官的试点。因为飞行员的昂贵,我们通过这样的无人驾驶的飞行器,可以用最快捷、最低成本来完成配送。为什么需要人?因为我们需要医护人员我们跟着人造器官来做这个事情。

同样适用于在挪威。跟挪威的石油公司巨头合作,现在已经向挪威民航局提出申请。海上的油井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直升机需要从港口到油井之间,不同的海上区域进行转运,直升机费用同样高昂,这是非常理想的场景,而且是在公海上。

第三个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张图,是我们实拍的图,在浙江省台州市,也是中国民航局正式向亿航公司批准的载人无人机的旅游观光试点,今天已经开始试运行。如果大家有机会到台州市可以体验,通过入住民宿体验空中观光出租车的形式来欣赏当地的海景和山上秀丽的风光。

最后这张是日常通勤,大家通过视频也可以看到,有一幕是我们在广州天河区市中心进行日常通勤,日常通勤是我们做这件事的最终梦想,我们希望任何人再也不用经历堵车,每个人可以从家到公司,从公司到家,可以去机场不用排队,不用经历那么长时间过去。所以日常通勤是我们最终的梦想。但是最终的梦想到来之前我们也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在广州天河区做了一条航线,起点是员工宿舍楼,终点是我们的载人无人机的测试飞场。通过这条航线的建立,我们在广州市区搭建了第一个日常通勤的航线,过去可能需要7-8分钟的路程今天通过这架飞机只需要2分钟不到就可以完成通勤。虽然今天仅仅是试点,但是我有时候在公司楼下抬头看到飞机从头顶飞过的时候,内心非常激动,我觉得看到了未来,我觉得我们做的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整个UAM行业,整个城市空中交通行业过去五年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从没有人敢飞、大家担心安全,到今天我们已经累计飞行了数百次;从最开始没有国家和政府愿意给我们批文,给我们任何法规的指导意见,到今天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跟国际民航组织,跟大量民航局建立了关系,并且拿到了试点和批文;从最开始发布这个产品的时候我们觉得非常孤独,到今天我们看到空客、波音、谷歌这些巨头投入这个行业,我们看到的不是竞争,看到的是共同的成长,是共同的推动。

创新创业这件事情非常辛苦,也不容易,甚至特别孤独,但是通过过去五年的努力,我们看到这么多小伙伴逐步加入这个行业中来。相信你们也跟我一样会看到这个未来没有那么遥远,城市空中交通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一起早日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谢谢大家。